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屏東講堂佛學講座 心保和尚「禪的智慧」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屏東講堂佛學講座 心保和尚「禪的智慧」

【人間社 林千弘 屏東報導】 2024-11-25
佛光山屏東講堂於11月24日舉行「雲水自在,祥和歡喜」系列佛學講座,禮請佛光山現任住持心保和尚,主講「禪的智慧」,現場及線上聆聽大眾共計約900人。心保和尚透過漸進式的剖析,結合經典及古德賢聖的故事與智慧,以幽默風趣的口吻,帶入生活中的各種情境,令大眾更能深切體會、會心領受。

「智慧稱為般若,是每個人都需要」心保和尚破題說明智慧,就是從煩惱的世間,到達解脫的世界、到達快樂的世界。佛法亦是如此,引用六祖大師說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求菩提,猶如覓兔角」,佛法就在生活中,在行住坐臥、穿衣睡覺間。在《華嚴經淨行品》中可知「善用其心,則獲一切勝妙功德」。

「覺悟好在哪裡?」心保和尚提問,在禪門公案中都在強調覺悟,是因為只要早點覺悟,就可以少受很多苦,進而早點準備、早點修行。並提到若有煩惱,如何能看見「春有百花秋有月」,而若無空的概念,「夏有涼風冬有雪」當冬天有雪時,夏天的涼風又去何處了?因此,想要了解禪,首先要有「空」的概念,是需要體驗的,不立文字,言語道斷。

「生無所從來,滅無所去處」,心保和尚提及曾經試圖找尋此物,似乎只有「閃電」較為符合,但若是仔細推敲,即可發現世間萬物皆如此。與布袋戲中「來無影去無蹤」之詞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玄奘大師將「一切有為法」翻譯成「眾因緣合和」,就是透過緣起性空來破除二元對立的思維。更能明白《心經》中的「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。

「戰勝自己的貪嗔癡很困難,有多困難呢?」心保和尚舉例佛陀有一位弟子,時常懷念過去種田的日子,因而還俗種田,復又回返出家,如此往返七次,最終戰勝自己將鋤頭丟入江心,而得大歡喜,指出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,必須不斷自我挑戰來獲得成就。

禪的智慧在於自我體證,具有「不可代替」,能從「穿衣吃飯」覺察對貪嗔癡的考驗,睡覺也是學問,不要將煩惱帶到床上,否則將會輾轉反側、夜不成眠。從弘一大師的「鹹淡有味」,體現隨緣安住,隨緣自在。心保和尚勉勵大眾光陰似箭,如能體會並肯定世間短暫無常,就能學習如何放下,在生活中,才能解脫自在、智慧法喜。否則即便福報廣大,一旦落入輪迴長河,也會漸漸磨滅消亡殆盡,將福報用在修行解脫上,才是最究竟圓滿,這就是禪的智慧。

與會貴賓有屏東市長周佳琪、大仁科技大學校務發展顧問林爵士、屏東縣愛鄉協會理事長李煥源伉儷、義守大學校長古源光伉儷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陳瑞珍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莊月香等及社會賢達。
12345678910第1 / 202頁
追蹤我們